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

104學年度上學期經典閱讀 第一份

********
104
學年度上學期經典閱讀
第一份文本分析報告
學號:104022   
姓名:
題目:
**********
事情的目的
對於蘇格拉底說服特拉敘馬柯的結果,葛勞共並不十分滿意。葛認為蘇沒有說服眾人公正良於不公正。
首先葛提出了幾個人們從事事情的分類:(1)為了事物本身而從事,即本身就是最終目的;(2)為了事物本身,也為了它帶來的後果好處;(3)僅僅只是為了事物所帶來的衍生好處而從事。蘇表示公正是屬於第二種,但葛卻以為眾人比較偏向第一種,因為保持公正本身不一定輕鬆。
頌揚不公正
葛認為特的說法即人公正並非出於本心,且不公正所能擁有的生活會更好。雖然他不能完全接受,但他決定以「盡力頌揚不公正」的方式來辯證公正與不公正的優劣。
葛從本性探討,究竟哪一個是較好或者較壞的?他認為大家必定認為行不公正能得到實質的好處,而人人都不要遭受不公正的事。因此人們制定法律約束能做及不能做的事,以免自己遭受損害。
葛論述對人們最好的情況是能行不義而不受損,最差則是須受不義不能報復。不能同時達到的結果,只好取之折衷,以法律社會契約來規範,以合法當作公正的準則。因此人們公正並非自願,而是妥協。
聚葛的指環
那麼對於公正與不公正的人,他們的內在實際是有差別的嗎?葛的回答是沒有。他舉「聚葛的指環」做例子。聚葛因為得到了隱形指環,得以為所欲為,最後聯合王后謀害國王篡位。如果一個人也得到指環,可以恣意行事,成為「人中之神」,那麼他還會照公正行事嗎?大概是不會的。因為不公正對他所帶來的好處多的多,如果一個人有了完美的不公正權力,卻不這麼做,將是愚蠢的。
兩種人的比較
接著葛以兩種不同人的極端來進行對比,以辯證公正的用處。一種是不義的極致,即使行不義之事,也可盡情享受不義帶來的好處,擁有公正的名聲,而不受損,這樣的人在利益上最高明;另一種是公正的極致,即使蒙受不義之名,也要保持公正。葛問,究竟是何者比較幸福呢?
公正的極致者由於顯得不公正,所以要經歷種種的苦痛,葛認為當苦痛太大超過公正的任何好處時,公正者終究就會了解,不公正才是務實的。而不公正的極致者,在生活中可以享受種種好處,即使死後有可能獲得處罰,甚至也可利用身前
外觀勝過真相
阿兌滿多對此做了補充。他認為,一般探討公正的人,要嘛是喜歡公正的名聲,要嘛就是因為神會對公正降幅,不公正降惡。又考慮一般人的言論,他們認為公正本身太過辛苦,且他們的確認為神會給予公正的人較為辛苦的生活。並且即使運氣與神也可被祭祀和咒語操作,則保持公正的吸引力和必要性就更低了。也就是說「外觀勝過真相」。阿於是要求蘇格拉底,應該具體的說明,「公正」對靈魂有什麼價值。
本質的問題

不公正雖然可使人看不出來,卻是不容易做到的。阿認為雖然如此,┬般大事情也都不容易做到,只要得到不公正的方法,好處將更多。如果公正不過是一個基於面子名聲的關係,那麼所有對其的讚揚無非是可笑的。阿要蘇格拉底回到本質,去探討「公正」是否有本身的好處(即第一段所說的分類)。這樣大家才能夠自己說服自己去做公正的事,為了公正而公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局部激發在一個垂直振動顆粒層

Localized excitations in a vertically vibrated granular layer  Paul B. Umbanhowar*, Francisco Melot & Harry L. Swinney 研究背景與目標 繁體中文...